藥物依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,亦是富裕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常見的問題。我們或許有個印象,就是貧窮、社會地位低下的一群才會有濫藥或藥物依賴情況,而且往往跟黑幫、露宿者等問題連在一起。可是實情卻不是這樣,年輕的一代、家境好或教養好的一群,亦會成為藥物依賴的受害者。
大家應該都會聽說過,某些學校的學生濫藥問題嚴重,校園一帶被販毒份子滲透等等的新聞。這些學生可能本身有不錯的家境,而作為學生前途雖未定,但只要努力就定必無可限量,那又為何要以藥物作寄託呢?
年輕一代入世未深,情感往往都非常細緻、敏感,很輕易被身邊人影響,亦容易有情緒困擾。有些學生在學校被同學排擠或欺凌而無人傾訴;有些學生家庭環境不佳,例如父母不和、雙親有酗酒甚至家庭暴力傾向,這些都會對年青學生構成極大的精神壓力。學生的生活圈子有限,往往無處宣洩壓力與情緒,走投無路之下就開始接觸藥物,最終鑄成大錯。
因此,打擊販毒份子固然是必要的工作,但要防治社會依賴藥物的情況,就應該從根本入手。政府應該多鼓勵人去找專業的精神醫生作精神健康 評估,並針對精神壓力的來源,嘗試對症下藥,自然就會遠離藥物依賴或其他不良習慣。